紅糟鰻魚
oeyngˇ jou muangˋngyˋ 廿ㄩ兀ˇ ㄖㄡ ㄇㄨㄤˋ兀ㄩˋ
寒冷的冬季,啜蜀嘴老酒tshuohˋ suoh tshuiˇ lo tsiu ,心肝都暖了 sing kang tu noungˋ 。 釀製「老酒」是馬祖居民的日常,糯米及紅麴則是釀酒的原料,篩濾過程中,將酒濾出後所剩下的糯米渣即為紅糟,「紅丹丹」的色澤、帶著微微的酸甜,獨特的酒香味,成為地方特有的料理食材。 【紅糟鰻】馬祖喜宴菜之一,將鰻魚切片長條形,拌上紅糟、生油、蘇打粉、少許的糖,裹上蛋白,經油炸而成蓬鬆的感覺,散發著淡淡的紅糟香氣,屬於費工夫的料理,特別是刀工及火候的控制。
繼光餅(鹹餅)
keing+ miang+ ㄍㄟㄥ+ ㄇㄧㄤ+
鹹餅就是繼光餅,因為內餡多變化,故又稱~馬祖漢堡ma tsu hangˇ po。 其命名相傳源自於抗倭名將戚繼光,為追趕倭寇時,避免因炊事被敵軍發現,特製成烤熟的小麵餅乾糧,將餅中間戳小圓孔,以方便軍隊行進中串起攜帶,亦能縮短部隊用餐時間,後世稱其為繼光餅。 馬祖保留了傳統作法,除了炭烤及表面芝麻香味外,內餡也多元化,使用不同材料,如牡蠣煎蛋、豆苗、蝦米、肉片、蠣餅等,創造出豐富口味,帶著嚼勁及淡淡的鹹,是搭軍艦時期馬祖人的最愛。
太平燕
theiˋbingˇngiengˇ ㄊㄟˋ勺ㄧㄥˇ兀ㄧㄝㄥˇ
「太平燕」特別的是要用鴨蛋akˋ laungˇ;「鴨卵」在馬祖閩東語的發音等同於「壓浪」,馬祖居民多以討海為業,鄉親把煮熟的蛋稱「太平」,以諧音來討吉利(平安 bingˇ ang ) 將煮熟的鴨蛋去殼,入油鍋炸成金黃色,冷卻後會有縐紋出現,因而取名「虎紋蛋」;燕丸(包燕)pouˋ iengˇ源自福州名菜,外皮如餛飩,但它是精肉捶打而成特殊口感,「虎紋蛋」加「燕丸」,或再加上「魚丸」而成為傳統喜宴時必備之佳餚。
魚麵
ngyˇmian^ 兀ㄩˇ ㄇㄧㄢ^
沒有冰箱的年代,食材的存放成為家庭主婦的重要思慮,魚麵的誕生,來自捕魚戶將未能販售或無法及時食用魚之處置方式,曬乾後的魚麵可以增長保存時間,但因製作過程複雜,早期多在過年時製作。 魚麵的製作,先將魚肉剁碎如泥,加太白粉(葛粉) 揉勻,桿成圓形薄片,小火烤乾後切絲成麵條狀曬乾以利保存。烹飪方式有炒魚麵、煮火鍋、熬大白菜...等,味道極為鮮美。
老酒麵線(老酒線麵)
loˊjiu+ siangˋ mieng^ ㄌㄛˊㄖㄧㄨ+ ㄒㄧㄤˋ ㄇㄧㄝㄥ^
釀製「老酒」lo tsiu是馬祖居民的日常,糯米 (秫米shu mi)及紅麴是釀酒的重要原料,篩濾過程中,將酒濾出後,所剩的糯米渣即為紅糟,「紅丹丹」的色澤、帶者微微的酸甜,獨特的酒香味,成為在地特有的料理食材。 老酒麵線為馬祖婦女坐月子主食之一,將爆香好薑末、紅糟,放入雞肉煮湯後,再加入撈好的麵線,起鍋時加些老酒提味,再增加一顆煎的焦酥的荷包蛋,人間美味啊!
蠣餅
tieˋbiang+ ㄉㄧㄝˋ勺ㄧㄤ+
「牡蠣」馬祖話就是「蠣」tieˋ ,用平平的鐵瓢先鋪上一層薄薄的黃豆磨成的漿,加入鮮肥的牡蠣、或肉絲、細米粉做為內餡,或再添一顆荷包蛋,再覆蓋上黃豆漿,成半圓體放入油鍋,炸出酥脆的口感。
潤飯「米時」/苞當「米時」
nongˇmuong niˋ (poˇlong niˋ) ㄋㄛㄥˇㄇㄨㄛㄥ ㄋㄧˋ ㄅㄛˇㄌㄛㄥ ㄋㄧˋ
糯米(秫米suh mi)是早期馬祖眾多管制品中的一項,進口糯米必須經過核准!對居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食材,重要的民俗節日「中元節」(農曆7月15日),會製作潤飯“米時”為拜祖先之祭品,屬製作程序繁瑣之甜點。 潤飯(米時) 製作方法,前一日先將糯米浸泡整夜、次日磨漿後瀝乾水分作成為外皮。內餡則以紅豆熬煮軟並收乾水分後加糖攪拌均勻,包好的""米時""si,再裹上一層浸泡過的糯米後蒸熟後,才大功告成。
龜桃
kui loˋ ㄍㄨㄧ ㄌㄛˋ
早期在馬祖,地瓜(番薯huang sy)是重要的農作物,利用地瓜做為主食外,亦可釀製地瓜酒,也做為各式甜食點心之材料。 以蒸熟之糯米(秫米suh mi)和糖拌勻作為甜內餡,或將蘿蔔絲炒香作為鹹內餡;另將煮熟之地瓜加太白粉(葛粉)拌勻做成金黃色的外皮,包好內餡後,以模具壓出「龜」kui與「桃」loˋ的圖案,意涵仙桃、也象徵著長壽。
地瓜餃/黃金餃(葛粉包)
kangˇmou ㄍㄤˇㄇㄡ
太白粉(葛粉hung pou)是製作地瓜餃最主要的材料,因此在馬祖閩東語中稱之為「葛粉包」,又因其金黃色外觀,也稱之為黃金餃。 地瓜餃內餡以糖、碎花生粒,蔥花、豬油為主,外皮則以煮熟之地瓜加太白粉(葛粉)拌勻,做成金黃色的外皮,包好內餡後,捏成三角形,或對摺成半圓形。坊間常看到用油炸方式料理稱為「黃金餃」;用煮湯的方式也有稱之為「水中月」。
鼎邊糊(鼎邊抆)
tiangˇ mieng ngungˋ ㄉㄧㄤˇ ㄇㄧㄝㄥ 兀ㄨㄥˋ
鼎邊抆 (鼎邊糊) 【鼎邊抆,蜀抆就熟】tiangˇ mieng ngungˋ ,suoh ngùng tsiû soéyk 是形容鼎邊抆是一道快速的料理;「抆」就是將米漿沿著鼎邊繞一圈,由於米糊很薄,鍋子很熱,很快就熟了。 在馬祖閩東語的諺語中,也用來形容不熟識的人初見面,就像老朋友談笑開心;顯示馬祖人的熱情。 鼎邊抆在料理時,會先煮好高湯,食材包括:鯷魚乾、蠶豆,再淋入少許蝦油逼出道地鮮美的馬祖海味。在高湯的上方鼎邊,抆上一圈米漿,以鼎杼tiāng thoē (鍋鏟)鏟入高湯內,既成為入口即化之風味美食。 早期的馬祖,鼎邊抆也是節慶料理之一,一般會在端午節、立夏及七夕食用。